换源:
大唐之太子建成含番外 第 5 部分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鏊嫔泶母闪福粤艘恍?br/
干粮耽搁了这么多天,又冷又硬,干瘪的样子,让人看着便难以下咽。眼见几个只会些粗使功夫的家仆俱是累得双腿打颤,一副再爬不动的样子,李建成便拿了羊皮水袋,准备自己动手找点水来喝,吩咐李元吉和几个家仆好好在原地等他。
穿过层层叠叠的树林,遥遥地能听到前面有水声,他循着声音走过去,才发现那里竟是一处山谷。只见窜急的流水如同一条玉带将山谷两侧割裂开来,咆哮着的水龙夹着隆隆的声响,从上往下看去,景色颇为壮观。
李建成苦涩一笑,景色倒是好景色,只是他却没有那么长的胳膊从山谷底下捞水来喝。无奈之下,只得转身往回走。
方走了没几步,他便听到几声惊呼和惨叫声响起,李建成脸色一变,心里咯噔一下,运起轻功朝李元吉的方向奔去,只见一白衣人正老鹰抓小j似的将李元吉攥在手里,而那几个家仆早已倒在地上,身下一汪血泊。
那是一个长相颇为潇洒英伟的中年男人,眼睛细长,神色y冷,让人不寒而栗。
“阁下何人杀我家仆掳我弟弟实不是光明磊落之人所为”李建成眯了眯眼睛,一边说着,眼睛却一直盯着被吓得浑身发颤,眼泪流的到处都是的李元吉,向前迈了一步。
《大唐双龙传》的原著里,李建成在前期并没有出场,自然也不会描述李渊起义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李建成原本只当没写明的地方定然和历史上的事情相差不大,却不想这横生的c曲又是怎么回事。
“小子莫动,否则你弟弟就要没命了。”那中年男人看李建成又往前一步,左手放在李元吉的天灵盖上,嘴角挂着一丝y狠的笑意。
李建成见此,投鼠忌器,不敢乱动,只双手却紧紧攥住,转而狠狠盯住这陌生人。
“若想要你弟弟活命,便将东溟派的账簿赶快交出来,否则老夫先杀这小子,再慢慢问你。”
说到东溟派的账簿,李建成心里划过一丝恐惧,面上则装作一丝诧异的表情,“东溟派的账簿应在东溟公主单琬晶手中,我并非东溟派的人,身上又怎么会有东溟派的东西。”
“小子少在此胡说,我早已得了消息,那账簿就在你处,赶快交出来,否则我就将你弟弟打得脑袋开花。”
这段话略微熟悉,李建成仔细盯着那中年男人,终于回过神来,“你是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的脸上难得划过一丝惊讶道:“你竟能认出我来,也罢,快将账簿交出来,说不得老夫一高兴,就饶了你的性命。”
“岂有此理!我不知东溟派的账簿何时丢失,更不知你为何偏要认为那东西在我身上,我敬你也是一代高手,光天化日之下,竟干这种欺负小辈之事,实在欺人太甚!”李建成心里恼火,面上已经显出一丝薄怒,何况东溟派的账簿如今委实不在他手中,而在寇仲和徐子陵手中,李阀虽也留了个副本却是由李世民保存,此时仍在太原。他带元吉从河东赶去太原,又怎会在身上带这般重要的东西。
谁料,宇文成都根本不信,像是笃定了李建成身上绝对藏有账簿,反而狠狠一掌拍上李元吉的肩膀,冷笑道:“李建成,你还当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你到底是交还是不交。”
只听咔嚓一声脆响,李元吉的右肩被宇文成都一掌拍碎,男孩疼得大声尖叫,几乎快要昏过去了。
“大哥,救我……好疼……大哥……”李元吉呜呜地哭着,看得李建成目呲欲裂,却是毫无办法。
李建成心里着急,只得放软了口气道:“舍弟还是个孩子,还请前辈莫要为难他。那账簿当真不在我身上,若前辈不信,大可搜身来寻。”
正是一日阳光最好的时候,树影婆娑间,李建成只觉身上一阵阵冰凉,风声飒飒吹响了树悠转醒。
少年黑色的眸子透着茫然,卷翘的睫毛蝴蝶般的翕合。
“这一次是你赢了,要杀我尽可下手。”不过是短短的一刻,李世民便明白了此时的情况,黑色的瞳仁毫无半点波动,近乎漠然地说。他的声音嘶哑的厉害,完全无法听出这个年纪的男子该有的清亮。
李建成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少年。
确切的说,那不是一个少年,这具年轻的躯壳里和他一样,同样有着一个蛰伏着一个古老的灵魂,曾经经历过最残酷的战争,马蹄下踩过无数的尸体,佩剑上沾过无数人的头颅。
断剑在李世民的脖颈上划下一道血痕,鲜血流淌下来,李世民的脸上却平静的没有丝毫的表情。
这个人不但不在乎别人的性命,亦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不,我不能杀你,若手刃至亲,我与你又有什么不同”李建成慢慢吸了一口气,慢慢将断剑放下,心思渐渐明朗起来,冷冷地看李世民,“自古成王败寇,于你看来,兄弟相残,于我们当年的境况,也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已,你自觉虽有愧,但无悔对吗”
“是。我自认绝非好人,但却是个好皇帝。我在位二十三年,自始至终,兢兢业业,创贞观之治,让百姓安居乐业。我愧对你和四弟,却无愧于天下黎民,无愧于大唐。”
“是啊,你自觉是千古明君,青史留名,受万世敬仰。我亦可告诉你,大唐自贞观起其后百年乃是整个中原大陆最为强盛之年,我滞留地府,从轮回镜上,看得一清二楚,我自认为当年若是我登上皇位,亦未必能有你的成就。”李建成说着,嘴角莫名勾起一丝讥讽的笑容。
“不过你自然也不会知道自己身后之事。”记忆里的事慢慢清晰起来,李建成嗤笑着回忆:“你的儿子,李承乾、李泰、皆因谋反而被废,这些是你知道的,不过还有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更有趣的事。你死以后,李治继位,你的女婿女儿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拥立你的第六子李元景为帝,事败后,被赐死。此案牵连甚广,包括皇十五女丹阳公主的夫婿,柴绍之子,还有李恪均受此牵连,皆被赐死。长孙无忌因反对立李治立武曌为后,被流放后自缢而亡。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倒是有大半的时间里是他的皇后在处理朝政。再后来,李治死了,武曌毒杀太子,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任用酷吏,纵容他们杀死反对自己的官员,朝野上风声鹤唳数十年。武曌死后,继位的是李治的儿子李哲。李哲软弱无能,被皇后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韦氏想要效仿武曌登基,又被李治的孙子李隆基和女儿太平公主发动,将韦氏和安乐公主一起诛杀。其后李治的儿子李旦登基,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继位以后,又赐死了自己的权势滔天的亲姑姑太平公主,至此,咱们大唐帝国的皇位之争,才算渐渐落下了帷幕。世民,你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啊。”
浩浩数千年的帝王心术,是满地的鲜血白骨铺成的血路,李建成这一字一句,死去的尽是李世民的子嗣儿女,血脉至亲,是那些帮着他开拓天下的将军们的后裔。杀兄弑弟,礼教崩坏,骨r亲情不过一句空谈。
成王败寇四字说的轻巧,只是轮到自己,恐怕便不会那么轻松了。
“每一次我都会想,世民,你说这是不是报应呢”
17
17、他年饮血王孙事 。。。
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李世民痛极攻心,几乎是瞬间便晕了过去。李建成闷笑起来,先是小声的笑,随后则是爽朗的大笑。早在他第一回看到那些事发生的时候,他便在期待着这一刻。他想要看看,若是李世民知道了这些,可当真还能用那般寡淡而漠然的眼神看着他,轻轻巧巧地说着漂亮话。
他就知道,成王败寇四字不过是赢家们为了让自己的良心能够安然接受罢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些血不光是将血r之躯抛洒在战场上的战士们,还有那些朝堂之上,风云变化之际的王公、臣子、皇族血脉。
他年饮血王孙事,今朝不与后人提。
“世民,这世上应是当真有报应这个东西的。”李建成低笑着,眼前的视线却渐渐模糊起来,他挣扎着后退了几步,却仍是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再醒来时,是个深夜,李建成睁开眼,感到身边隐隐约约似乎有暖洋洋的热浪,歪一歪头,便见李世民坐在一簇篝火旁,火光映着他的脸,依旧是面无表情的模样。
火光摇曳之间,有烤鱼的腥气渐渐传来,李建成试了试,丹田里仍是一片空荡荡的,只是身体却比白日里好了许多,腹部的伤口被简单的包扎过,隐约还有些痛起来。
李建成慢慢坐起来,手指触到一抹冰凉,微微有些清冷,他低头一看,那小半截断剑就静静地躺在自己身边。
“你之前给我下了”想到自己莫名其妙的晕倒,李建成皱了皱眉。
“习惯罢了,我当时一醒过来,脑子还没清醒,手就先动了,我身上还有毒药,金疮药,都用防水的牛油纸包好,贴身放好。战场上如果被俘,能跑就跑,跑不了就得死。”李世民轻描淡写着。
随手将手里烤好的鱼扔给李建成,李世民又从身边抓了一条,熟练的开膛破肚,然后c在树枝上熏烤。
“所以无论手中剑沾了谁的血也无所谓即便是至亲”李建成冷笑,听出话外之音。
“是又如何,成帝王霸业本就不能心慈手软。当年,魏征曾谏你杀我,元吉亦谏你杀我,你的人私底下甚至派人行刺下毒加害于我。可是,我等了很久,你却迟迟不肯下定决心……那时候我就想,我大唐千万将士的鲜血性命换来的基业,怎么可以让你这样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来接手。”
说到这里,李世民微微一顿,似乎想起了什么,薄唇轻抿,许久才接着说:“还有我天策府众多文武官员,我若失败,连累的是那些跟我一齐打天下的人。玄武门前,我不杀你,又有谁敢对当朝太子动手,他们也怕我事后翻脸不认人,把责任推到动手的人身上,只为自己搏个好名声。所以皇位我要,兄弟我就必须杀!至于是非对错,自交给后人评说,我李世民从不做一件让自己后悔之事!”
“说的倒是好听。”李建成不屑地看他,“那这一回又为何不杀我”
“因为……大哥的优柔寡断实在是让弟弟叹为观止啊。”似乎早已料到李建成会这样说,李世民轻笑起来,若有所思的伸手抚摸着颈间那条又细又浅的伤口,“人道是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没想到大哥比兔子还不如,即便被到如此境地,也能放下利器,如此一来弟弟倒是没了杀心,日后待我登基,将你幽禁说不定还能多搏一个仁爱的名声。”
李建成一时气结,淡然道,“我不杀你,是因为男儿立于天地当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所谓君子当不为外物所动,失之本心。你可以说我固执迂腐,但却不必嘲笑。当年不肯下令,是因为我不愿背上害死亲弟弟的名声。至于如今……是非成败转成空,我看了太多,便是今朝命丧,也不过是再轮回罢了,何必为这些不相干的,脏了自己的手。”
“大哥可真是超脱世外啊。”李世民似乎没有想到,李建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怔了一怔,才低声喃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