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活色生枭 第81部分阅读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屋中碎瓷遍地、一片狼藉……
小丫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大家姐又摔盘子又砸碗的,还道两个人闹了别扭,叶非非不怒反喜,脸上没啥表情但目光里笑意满满,开心得很。
李明玑侧目望向叶非非:“很开心么?”
叶非非犹豫再犹豫,终于还是点点头,鼓足勇气说出真实想法:“其实我觉得……就这样分开了最好,大家姐当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和诸葛大人的差事……实在不能在一起的。”
李明玑又怎么可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闻言后只是笑了下:“道理谁都懂得,可懂了又有什么用,道理能当作命来活么?”
说完,自己摇了摇头,一扫满面颓然:“不是分开,你也不用空欢喜……放心吧,我分得清楚。”所有付党的勾当,李明玑隐瞒得很好,诸葛小玉一概不知,她从不会因为他的缘故,耽误过一丁点与谋逆相关之事;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李明玑从不用诸葛为自己谋取方便,更不曾利用过诸葛。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一直分得很清楚,平日里她是这座青楼的老板娘;有机会的时候她是付党、她会造反;与诸葛相对时,她只是个普通女子。
叶非非有些失望,甚至还有些着急,这些话她早都想说,可以前一直不敢,今天既然开了口,干脆一股脑说出来:“我晓得,大家姐能分得清楚,可谁能保证诸葛也能分得清楚?”
“不用保证,他一定分不清楚,若知道我的身份,他第一个就会抓我,说不定还会利用我把其他人也都一网打尽。”李明玑忽然笑了,目光有些恍惚,所以笑容里不见往日的明浩,有些古怪却更显动人,真正好看的笑容:“可是他那么笨,根本不是当密探的料子……甚至连我是谁都不知道。”
轻轻感慨过后,李明玑转回正题:“帮我联络公子,我有事情求他。”
要从牢里救出诸葛,非谢门走狗出手不可,李明玑和帛先生虽然有交情,但还支使不动他们来做这么大的事情,何况,谢门走狗身为常廷卫余孽,看到武夷卫倒霉高兴还来不及,又哪会冒险救人。
李明玑聪明,知道此事只有找宋阳出面,帛先生欠了付老四人情无数,只要他开口,谢门走狗没有拒绝的道理。
叶非非不情不愿,勉强答应了一声,嘟嘟囔囔的下去了。
……
诸葛小玉自忖忠心,他不想让皇帝等,可还是在漏霜阁耽搁一些时间,等他返回衙门时,来传召他觐见的太监已经来了一阵子了,待他再换回官服来到皇宫,景泰早都满脸不耐烦,见面下一拍桌子,呵斥道:“朕要打你,服还是不服?”
当朝重臣,三品大员,皇帝可落罪、可杀头,但不能随意侮辱殴打,也只有景泰别出心裁,先问一声‘能不能打’,问过了就不算侮辱,不失帝王风度。
面对陛下‘垂询’,又有谁能摇头,诸葛小玉也不例外,长长躬身:“罪臣领罚、谢恩。”
小虫子声音清脆,招呼门外侍卫:“传执仗卫。”
眨眼功夫,负责宫内刑罚的执杖侍卫赶到、听宣,小虫子躬身对皇帝:“万岁,怎么打?”
“三千零二十廷杖!”景泰张嘴就说,小虫子吓了一跳,刚进御书房的执杖卫更是目瞪口呆……侍卫们从不指望万岁体恤下臣,可三千多廷杖,别说挨打的,就是打人的,也得把自己活活累死。
而且这个责罚不只数目庞大,还有整有零,未免太稀奇了些。
景泰神情不变,帝王威严尽显御书房内,目光望向诸葛小玉:“打你,也要让你明白……朕传你觐见,平白多等了大半个时辰倒无妨,可眼下正该是你忙碌的时候,你却不在衙门。未办差也无妨,你若回家与老小共叙天伦,朕仍不会罚你,但你也不在家……这一重,罚你二十廷杖,你自己说,是不是已经赚了。”
诸葛小玉大概了解皇帝的脾气,知道他不喜欢华丽辞藻,他怎么说做臣子的便顺着应就好,当即道:“臣赚了。”
景泰冷哼,继续道:“西南镇庆大营造反,你事先不曾察觉,便已经有罪,尤其惹人气恼的,最先来向朕报讯的竟不是你!这一重,再罚你三千廷杖,还是你自己说,是不是又赚了。”
这个真没赚,绝对是赔了,不过诸葛无所谓,三千廷杖?数不清够打死自己多少次了,再多来十倍也不当什么了,再次应道:“臣又赚了。”
景泰‘哈’的一声笑:“你自己也觉得责罚太轻么?朕便依你,翻十倍,一共三万零二十廷杖!”
开天辟地亘古未有,疯子皇帝一下子赐出了三万多廷杖,诸葛小玉无所谓的,执杖卫脸色煞白……
第十三章 株连
三万多杖,执杖卫真心想跪在地上问一句万岁:能轮班打么?
景泰倒是看出了这个侍卫的疑惑,伸手指了指他,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从今天起,你就跟在诸葛大人身边吧。”
屋里所有人都不明所以,景泰喝了口药茶,对执杖卫继续不急不缓地说:“三万杖不用一下子打完,分下去,每天三杖,早中晚各给朕打他一仗,打足一万天就是了……”
这个时候,诸葛小玉忽然咕咚一声跪倒在地,双目通红面色感激,重重磕头。景泰根本不看他,仍对执杖卫说道:“一万天,还不够三十年……这样吧,他生病不打、受伤不打、三节五庆时不打,其他的时候都照打不误,凑足三十年,从明天开始算起。”
话说完,诸葛已经痛哭失声,皇帝面前他不敢放声号啕,只能拼命压抑着自己的哭声,咕咕呜呜的怪声,听起来让人异常难受。小虫子乖巧,见状摆了摆手,命旁人退下,自己也对万岁躬身敬礼,悄然离开御书房。
诸葛小玉是武官,统领监国重器之人,身手岂能平凡?每天早中晚三杖的责罚,对他根本算不得什么,景泰赐下的三万杖,与其说是惩罚,倒不如说是鞭挞。而这份鞭挞在他看来,又何尝不是来自陛下的一份爱护、一份信任。
单只第二次大火,连没什么关系的千鹤卫主官都被落罪,何况接连犯错的武夷卫之主?可是这一次陛下仍未重责……之前的担心、颓丧一扫而空,换而愧疚、感激,诸葛不是个爱流泪之人,现在却无论如何也收不住哭声。
“这世上,人之上是人才,人才之上则是天才,谢胖子就是天才。他生来就是做密探的料子,若是他在,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便都不会发生了,你不如他。”其他人离开后,景泰仍不去看诸葛,皇帝的身体靠在椅子背上,下颌上扬、望着屋顶:“可他死了,你却还活着,可知为什么么?”
“谢胖子查到什么事情,总会先自己衡量一番,然后再决定哪些上报、哪些不报,他报上来的事情,大都对他好处多多,他瞒下去的事情,更是为了自己盘算。你则不同,你探知的事情从不隐瞒。”不用诸葛回答,景泰就给出了答案:“你比他老实,比他忠心,比他更想维护朕的天下,这便是原因了。你干活不如他……虽然不是天才,至少还是个人才,只是之前有个常廷卫比着,是以总显得你们不行。但平心而论,这些年里武夷卫做得也算不错了,朕心里有数。”
“不过……单单‘做得不错’当真远远不够的,你一定要做得出色才行。朕要只想做个平凡帝王,也犯不着再为难你,可朕志在天下,现在连一个东土疆域你都顾不过来,将来高原、大漠、草原和南荒都并入版图,你岂不是更吃力了?”说着,景泰终于把目光望向诸葛小玉:“才智不够,就只能以勤勉相补,朕每天打你三棍子,是要你努力再努力。”
说到这里,景泰忽然岔开了话题:“三年前一场大病,朕伤了元气,折了寿数……本来以朕的身体,调养得当,能活过九十之寿,现在丢了十几年,未必能活到八十岁了。”
诸葛小玉声音里还带着哭腔:“吾皇自有天佑,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臣子说的只是场面话,但是从对方的语气里,他能听出真挚,这种感觉让皇帝很舒服,景泰笑着摇了摇头:“朕身边有天下最好的大夫,所以从小就明白,万寿无疆纯粹鬼话,人人都逃不开一死……朕早过不惑之年,满打满算,也就还剩三十来年的寿数了。”
说着,景泰忽然加重了语气:“我还能活三十年,所以打你这一万杖……虹皓啊,能明白朕的意思么?”
诸葛小玉字虹皓。
皇帝订下‘每天三杖、责三十年’的惩罚,而他自己也只能再活三十年,诸葛又怎么会想不通景泰藏于其中的深意:这卅年,你陪着朕一起走过去吧。
渐渐收小的哭声,一下子又变得响亮了,诸葛重重磕头,不如此便不知该如何宣心中几乎要炸裂开的感激。
景泰再度笑了起来:“哭成这样,便不用挨打了么?把眼泪擦干净,先下去把那二十杖领了再说!挨打后再回来,朕还有事要你去做!”
第二重责罚、三万杖分成了十年,最先罚他来晚的二十杖却得立刻就打。
……
诸葛被抬回来的时候,小虫子又回到御书房侍驾,另外皇帝还宣来了一名太医候命。
诸葛后臀皮开肉绽,他未运动相抗,相反,还主动请执杖卫用足全力,倒是执杖卫,琢磨着以后半辈子都要跟在这位大人身边,想要先卖个交情,打得轻一些以后大家好相处,不过现下大人坚持用力打,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太医赶忙上前清理伤口、敷药包扎,忙碌一番处理完毕,景泰才把差事交代下来。
皇帝的心思不变,叛军惹他不高兴,他就要杀人,完全不理会之前温锦迁的劝告,着武夷卫诛杀叛军营中所有仁勇校尉以上官员的眷属,不用诛灭九族,但父母妻儿这些直系亲属必杀不留。
诛杀叛军的长官亲属,除了惩罚之外,还藏了景泰另外一重算计……
诸葛想要起身磕头领命,景泰看了看他的屁股,笑着摆摆手:“你就趴着吧。”随即话锋一转,问道:“你觉得,那些人该怎么杀?”
诸葛认真想过以后应道:“最近几十年里,大燕很少再兴株连,不过律例仍在,并未被废除……叛军犯下的本就是诛九族的大罪,陛下只杀仁勇校尉之上的直亲,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于大燕律法绝不冲突。”说完,他稍加停顿,等了片刻见景泰不说话,诸葛又继续道:“不过诛杀亲眷,会把叛军逼上绝路,对国中那些酸儒愚夫子也是个刺激。以臣之力,弄出些天灾人祸,让那些罪属尽数意外而死也不是难事,这样做于法度不和,但不会有太多影响,天人无知中,事情就办妥了。”
诸葛只给出选择,真正做主的还是景泰。
后者听他长篇大论,露出了个啼笑皆非的表情:“本来就是要你暗中刺杀,少惹麻烦!”景泰这次杀人为了泄愤,只要人死了他就能出气,就能开心,用不着给谁看:“我问你怎么杀,指的不是什么法度人情,而是问你这些人具体要死成什么样。”
他问得还是不明不白,但诸葛小玉已经会意:“或滚水浇身、或鼠啮蚁噬、或剥皮剜眼,个个都会死得凄惨,若留一具全尸,臣提头来见万岁……还有,小的一定会死在大的眼前,大的一定会死在老的面前……每一家里,最小的娃儿会死在最前,最后死掉的那个,一定会是最老的人。”
景泰没太多表示,但也没摇头,表情很明白,大概能满意,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够。
诸葛小玉又继续道:“臣曾听人说过,叛臣贼子,脑后生有反骨、体内藏有逆筋,无论主上对他们多好,他们终归还是会反,究其原因,是贼血相传,反心承继……”
大臣的话题从诛逆跑到了摸骨看相,景泰没兴趣听得太多,直接追问:“你想说什么?”
“臣想说的是,镇庆之罪,源自祖上恶根传承,只惩戒他们自己和至亲远远不够,贼子的贼祖贼宗都应问罪。臣请奏,掘其祖坟,抛尸挫骨!”
景泰总算露出了个笑意,可仍没点头,而是追问了句:“先杀人,还是先刨祖坟?”
诸葛想都不想,立刻回答:“先刨祖坟,武夷卫羁押罪属,带至其祖山宗祠前,当着一家大小面前开坟抛尸。”
景泰的笑意更浓了些:“朕觉得,武夷卫为国家事情整日操劳,本就辛苦不已,有些粗重的活计,就不用他们亲自动手吧。”
诸葛小玉一点就透,恍然大悟道:“以娃娃逼大人,用大人挟老汉,总之……挖土的事情我们不动手,谁家的祖坟,谁自己去刨;谁家的祖宗,谁自己去毁棺。”
景泰终于‘哈’的一声响亮大笑,重重拍了下桌子:“好!”
皇帝满意了,诸葛大人与有荣焉,满心满目的欢喜,更加卖力思索案情以期为明主分忧:“南理使团抵达红瑶当夜,镇庆营攻入关卡、起兵造反。臣以为这件事未免太凑巧了些,转天清早叛军离去,南理人毫发无伤,也透出些可疑,这件事……”
仍是不等他说完,景泰就打断道:“武夷卫担负监国之责,只要于朕、于燕有威胁之事,都在你的权责辖下,觉得有可疑就去查,不用来问朕。不过查这群外国使团,手段上要变通些,要是让臣民觉得我大燕仗势欺人,就不好了。”
诸葛小玉明白万岁的意思,点头应下,又趴在地上磕头谢恩,被人抬出皇宫连夜办差去了。执杖卫抱着棍子跟上,从今以后,三十年里他都要跟在诸葛大人身边了。
闲杂人等一概退下,小虫子也不再隐瞒心情,小脸上尽是钦佩,欢欢喜喜地给皇帝换过一杯药茶,开心说道:“一桩叛逆,却显出了万岁驭下手段,当真了不起得很。”
景泰挑了下眉毛,笑道:“这马屁拍得太响太急,小虫子,过犹不及了。”
小虫子煞有介事,大摇其头:“不是胡乱恭维,我是真心佩服。陛下先是送了温大人一桩功劳,再是重罚了诸葛大人三万杖,我是笨蛋一个,但也能从一赏一罚中,看出您的手段……”说到这里,小虫子忽然发觉,自己的说辞好像不怎么像夸赞,万岁的手段连笨蛋都看得出来……他吐了下舌头,不敢吱声了。
景泰却哈哈大笑,摆手道:“接着说,无妨的。”
“镇庆反叛本来是坏事,万岁爷却用一赏一罚,真真正正收服了两位重臣,两位大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要我说,得了他们两个的忠心,足足换得过那一万多叛军!师父若是知道……当会大笑着说镇庆反得好嘞!”
小虫子喜上眉梢,高兴地跟什么似的,除了国师他就是皇帝最亲近的人,景泰和他独处时早就不再以‘朕’自称,足见两人的关系,此刻房中没有外人,小虫子说话也不用太讲究,又继续道:“师父果然没看错您,他老人家早就说过,万岁的才智绝对是出类拔萃,只是脾气不好,有时候会因为发脾气蒙蔽了心性,若能静心处事,当得千古明君。”
景泰喜色更浓,但还是摇着头笑道:“千古明君这四个字我可当不起,我只是记得两件事。上次他出远门,闹出那么大一场祸事,痛定思痛,他不在的时候,我总得有些但当,不敢再任性胡来;另一则,不管他在不在,我都尽量不再动气,一生气便伤身,反倒是拖累他了,还得要他费心费力地照顾,不过他说的没错,心中不动气的时候,脑筋的确活络了不少。”
笑过之后,景泰的语气恢复平静:“只是你有一点说得不对,不论如何,镇庆反叛总归是坏事、天大坏事,不存‘他们反得好’之说!”
小虫子用力点头,躬身道:“我这就准备行装,尽早启程赶赴西南,请当地师兄出手,诛灭逆贼首领。”
景泰又着实嘱咐了几句才让小太监离去,他自己又坐了片刻,把整件事情又从头到尾想过一遍,确定不存疏漏之后站起身来打算返回寝宫。
有药茶调理身体,一个月里他还可以要三次女人,今晚景泰对自己挺满意,打算犒劳下自己,不料起身时恍然发觉,此刻天边蒙白,已经到了黎明时分,过不多久就该早朝了。
皇帝略显郁闷,摇头叹了一声,干脆不再返回宫闱,坐回原位、就趴在桌子上小憩片刻……
同一个黎明,景泰刚刚睡下,姥姥却已经醒来,他还想睡,可身边的小娃娃烦人,轻轻推搡着他,口中‘抓内、抓内’地叫个不停。
第十四章 斗气
姥姥不是个辈分,只是个称呼,所以苏杭的‘姥姥’,也是小娃的‘姥姥’。
小娃口中的‘抓内’就是在喊‘姥姥’,这是杭姐儿教给儿子的爪哇话,对此姥姥本来无奈得很,不过听得多了,也就渐渐习惯了。可惜宋阳不在,否则倒是能大概听出来,小娃喊得是‘grannie’。
前生里的英语专业,总算在教儿子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掌握一门外语总归是好事,不过掌握一门外星语有什么用处,苏杭也没想过。
姥姥坐起身来,对着小娃露出个笑容,平日里他脸上都涂满白垩,丑陋且怪异,此刻刚刚醒来,老脸上干干净净,是以怪异不再,但丑陋却更甚了,姥姥长得很不好看。不过他的笑容却是十足真心:“小少爷,想做啥?”
“游游水。”奶声奶气的回答,幸好,小娃大部分时候还是说汉话。
虽然只是两岁的小家伙,但舱中生、船上长的孩子,学会游泳还在走路之前。
娃娃的作息不规律,白天里睡得饱饱的,现在天才刚刚亮,他就已经坐不住了,姥姥一边打哈欠,一边抱着他走出船舱,孩子游泳无妨,不过得有大人跟随,要找两个水行好的水手和他一起下去,可还不等姥姥登上甲板,遽然,一阵‘当当’的钟声响彻大船!
姥姥一下子就翻脸了,尖声叫着:“杭姐正休息,天大事情也不许喧哗!”
苏杭这几天伤风,虽然没什么大碍,但他们航行已久,上次靠航小岛补给已经是小半年前的事情了,船上缺医少药,苏杭的病好得缓慢。若非如此,也不会把小娃暂时交给姥姥来带。
不过,等姥姥加快脚步冲上甲板之后,口中的呵斥便戛然而止……大海平静,清风正好,可见度极高,在视线尽头一条岸线绵延起伏,仿若蛟龙半伏出海。
很快,被钟声吵醒的苏杭也登上了甲板。
几年漂泊,一次生产,苏杭的样子却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被海风吹得更黑了些,比着与宋阳初见时,少了些许灵秀,但多出了一份成熟气韵。
一见主人上来,姥姥又大惊失色,顾不得发现6地的惊讶,忙不迭赶上去,一个劲地把她往下面推:“还在病中,吹不得风,快下去快下去,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及时通报。”
苏杭摇头:“没事的……”说着,望向小家伙:“该怎么说?”
小娃双眉紧锁,好一番深思熟虑,最后试探着对娘亲道:“忒克……诶特……一贼?”
苏杭咯咯一笑,蛮开心的样子,转回头吩咐船上的主事:“老规矩。”
既然是‘老规矩’,便不用每次都嘱咐,其实不等苏杭传令,舵手就已经调整了航向,大船并未直接向着6地靠过去,而是与岸线平行。每次发现岛屿,大船都会先绕岛一周,容随船图师绘制出全岛形貌再做靠航。
苏杭不在意这个世界,但如果有机会完成一幅世界地图……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她还是很愿意去做的。
不过这一次,大船沿着海岸线一直航行了半个月,仍未见到岛屿尽头、航向也再没有过丝毫的调整,由此,船上众人隐隐约约的明白了,这一次横亘于面前的,恐怕未必再是座岛屿……
苏杭的伤风已经好了七七八八,远远眺望着那片6地,兴奋地咬牙,心中暗忖,这里该有巧克力了吧?
……
虽然远隔万里,但帛夫人和苏杭的心情几乎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苏杭是为了巧克力之梦激动不已,帛夫人则是为了金子,黄澄澄的金子。
前阵子帛先生去深山找她的时候,谢门走狗只查到大燕十三州在暗中调运大笔黄金,但出山之后两口子合力调查,渐渐查明真相,何止十三州,而是大燕全境,二十一州尽动,大概拢一拢数目,差不多百万两黄金,正在‘丹砂汗’的路子下,向着北方缓缓调运。
百万两黄金,就是千万白银,这个数目到底有多大?南理举国上下,一整年的岁入不过三百多万两银子,这还是最近这些年安抚蛮夷、休养生息后的结果。
到现在为止,这笔钱究竟出自谁家还没能查到,不过没关系,出自谁家都无所谓,既然这笔钱是暗中调运,就见不得光,此刻被谢门走狗盯上了,这笔钱就离着改姓不远了。
抵得上南理三年岁入的大钱,帛夫人一想就忍不住要笑……正开心的时候,脚步声传来,门帘一挑,帛先生走了进来。
帛夫人微微愣了下:“出什么事了?”
巨款的事情查得差不多了,下面就要着手定出抢劫的计划,帛先生前天启程,赶赴谭归德的巢岤,去和老帅面谈此事,这一趟往返最快也得大半个月,不料才两天他就回来了。
帛先生的神情还算轻松:“昨天在路上,有小狗收到风声,镇庆出了点事情。”
几天前两口子就得了谢孜濯的传书,了解红瑶兵变的始末,现在这支叛军既不需要银钱支持,也不用马上去救干爹,只是按照小姐与傅程的协议,谢门走狗派出两名精干门生去和叛军汇合,这件事在收到雀书的当天,帛先生就安排好了。
“镇庆能有什么事?”帛夫人问道。
“家眷。你我光顾着金子,都忘记了一件事,以景泰的性子,哪会放过镇庆军的家眷。”已经赶赴北方的帛先生,就是在路上得到有镇庆军官家眷遭遇横祸的消息,所以匆匆赶回来,与夫人商量此事。
帛夫人皱起了眉头:“这个事情我们也要管么?”
“景泰动的是‘私刑’,出事那几家表面看上去,都是天灾邪祸,和官府没有半点关系的……查清楚了,替昏君掌刀的是武夷卫。”说着,帛先生冷哂了一声:“都是咱们常廷卫用剩下的玩意,姓诸葛的玩不出什么新花样……这件事,我们要管的。”
帛夫人想了想,随即笑了。夫君中途折返,就是打算去护着镇庆家眷的。可如果替皇帝行刑的是其他监、司、卫,他会管这件事么?
常廷卫被皇帝毁去,打从根底上讲和后来的武夷卫没什么关系,但是因为前后两卫职责完全相同的关系,早已变成逆贼的谢门走狗对武夷卫,打从心底看不顺眼,再加上武夷卫对常廷余孽全力通缉,双方仇怨更深。帛先生想要插手此事,与其说是为了保护镇庆家眷、继续拉拢叛军,倒不如说是想和武夷卫斗上一斗。
小孩子赌气么?否则何必没事找事……不过帛夫人的笑容里,并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思,夫君是什么样的人她最清楚,要是没有那份‘不服不认’的根骨,他也不会自称谢大人门下走狗、在老上司去世后宁可沦为反贼也要替昔日主上讨一个公道;但有了这份根骨,即便再怎么忙碌再怎么狼狈,得到了一个和武夷卫一比高下的机会,他也忍不住出手。
这是‘脾性’,与生俱来,和心思算计、图谋大计都没关系。
她肯下嫁,肯与长相平平说话啰嗦的帛先生永结同心,又何尝不是因为他的‘脾性’。所以帛夫人不会反对,他怎么说她便怎么做就是了。
不过帛先生要出手,也不全是‘赌气’,他还有另外一重想法:“现在出事的几家,都是军官至亲,照我估计,景泰的旨意就是如此,只对付长官,放过普通军卒。”
帛夫人试探着问:“动摇军心?”
帛先生点点头:“试想,消息传到叛军,行伍中的军官战将个个红了眼,只要是血性汉子都会动了拼命心思;但傅程不会乱,一是起兵前他一定早就安顿了家眷,另则他还要坚持一年以求营救义父;再说普通士卒,也不知道再反下去会不会轮到自己的家眷倒霉,无心再战……高与中意见相左、中与低想法迥异、而高与低也心思两差,一支队伍里,从主将到军官再到军卒,全都离心离德,又能再坚持几个月?”
说到这里,帛先生忽然岔开了话题:“红瑶兵祸里,你觉得小姐做得如何?”
“很不错,很有大人遗风。”帛夫人点头赞许。
帛夫人终归是黑道出声,虽也精明,但她看事情的角度与官家、兵家大不相同,在收到红瑶事情的详报后本来也不觉得什么,可当时帛先生却笑得合不拢嘴,把军报看了几遍,越看就越开心,最后逐条给夫人解释下来,在整件事里,谢孜濯的每一寸心机,帛先生都能解读清楚。
帛先生继续道:“小姐的心结,你我都清楚,难得她这次有了显示手段的机会……”
对谢孜濯的感情,帛夫人比着夫君更深,毕竟几年里都不离左右、相伴照料,闻言她不自觉就泛起了笑容:“不错,丫头总算办成了一件与报仇有关的事情,可惜当时咱们没再身边,否则说不定,能见她的真正欢笑。”
“正因如此,你舍得她那番心思白费么?如果没有株连之事也就算了,现在景泰既然发难,我又怎能坐视不理。”
帛夫人起身,给夫君沏了杯茶递上,同时笑着说道:“的确是这个道理,不过我还有一件事想分清楚:发动谢大人门下走狗去救镇庆军属,追根究底,你心里到底是想帮小姐多些,还是想和武夷卫斗气多些?”
老夫老妻毫不嫌肉麻,帛先生接过茶杯的时候,还不忘在她手腕上捏一把,笑道:“女人家家,无论什么事情都喜欢分清个主次……可这天下,怎么可能事事都分得清楚!一是能让小姐高兴,一是能让我出气,两个原因凑到一起,做就是了!”
两位首脑不再废话,商量一阵后就此分工,金子还要继续抢,不过担子尽数落在帛夫人的身上了,由她赶赴北方和谭归德商谈此事;帛先生则集中精神,全力发动,以常廷卫残余之力,在‘军眷’之事上和武夷卫斗个高下。
定计之后,两口子温存一夜,转天清早各奔东西,真正忙碌起来。
……
距离红瑶兵变过去差不多二十天了,南理使节早已远离事发之地,不过他们的行程并不顺利。
前面都还好,使团手续完备、燕人也不存刁难,一路向北而行,但是从七天前开始,使团就停滞不前了。
七天前,宋阳一行入驻燕西繁华大城锦蜀,这一路他们总是在小地方驻扎,来到大城,主官邱大人开恩,让大家休息一天,如果有精神的话大可出去转转,但需谨言慎行,不可以惹麻烦。
锦蜀曾是古蜀国的中心,自古以来以三样特色闻名天下,一是蜀绣织锦、一是麻辣饮食、另则是美女天成……‘千年前’交通不便,不是想去哪就能去的,此处风情独树一帜,既然来了当然要好好转一转,宋阳等人也不例外,和谢孜濯、南荣等人结伴去游玩,其间自然不忘选购些特产做礼物,回去时送给两位媳妇。
在游玩途中,齐尚曾几次低声示警,有‘闲杂人等’在盯他们的梢。
宋阳的江湖经验远逊七上八下,但胜在五感明锐,齐尚发现的事情,他也都有所察觉,不过并未在意,南理与大燕最近交恶,在人家的地盘上被监视也属正常,只要不惹事,对方应该也不会发难。果然,一天尽兴出游并未受到打扰,可是转过天来,准备再次启程的时候,宋阳才知道使团中还有人未归队。
没回来的一共有十几人,有南理禁卫,也有使官小吏,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可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失踪,未免太蹊跷了些。
主官邱大人找到随行的燕国官员,对方全不当回事,慢条斯理地回答:“本官受命护送邱大人一行过境,这其间若有贼寇冒犯、关卡误会等事,本官责无旁贷,必将竭尽所能以保使团平稳通行。可是贵使团若自律不严,有人宁可在大燕流亡,也不愿再做南理的官员,恕本官无能为力。”
对方的意思明白得很,人丢了是使团自己的事情,与大燕无关。
说完,燕吏话锋一转,又道:“邱大人是带了军队来的,要想找人,大可派出儿郎,自己动手……念在南理与大燕的友邦之情,锦蜀官差也会一力协助,不过再容我多一句嘴,找人就是找人,千万别找出麻烦来,燕国律例写得明白,外邦人士于本土作j犯科,是要罪加一等的。”
第十五章 失火
平心而论,燕国律法中,对‘友邦人士犯法罪加一等’的这一条,宋阳还是很佩服的。
自从景泰登基,燕人渐渐开始排外,但大国的气派丝毫未损,从南理使团过境时得到的周详接待就可见一斑,不过礼仪归礼仪,我作为主家人热情待你,不代表你可以在我家里恣意妄为,写入刑律的规矩,自然‘一视同仁’,南理人犯法要遭重则,吐蕃、回鹘、犬戎这些强国来人也不会例外……宋阳的钦佩只是有感而发,现在南理使团的处境和这道燕国律没有一星半点的关系。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平白无故十几个人没了,南理使团又哪能继续前行,所幸距离‘日出东方’登基还早,时间从容的很,耽搁一阵也不怕。
可是接连三天下来,不仅丢失的人没能找到,使团中又有三十余人失踪不见,最离谱的是其中还有一位谒者台五品官员。
这一来任谁都能明白了,事情不会那么简单。邱大人更是进退两难,一走了事不行、留下来的话又怕再有人丢掉……眼下能做的,一是约束手下全都留在驿站、决不许外出,随队禁卫严防紧守;再就是摆出南理使团主官的脾气,与燕吏交涉,不管具体情形如何,先一口咬定锦蜀城中有匪帮出没,暗中绑架南理官员,使团会如此全怪燕卒无能。
燕吏当然不背这个黑锅,仍是原先的那套说辞,他们只负责接待,不是使团的|乳|母,南理人自己逃队脱团、与大燕无关……这种口水仗是打不出个结果的,不过随着邱大人的态度越发强硬,本地燕吏的压力还是大了许多,他们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毕竟,照顾使团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使团前前后后丢了几十号人,上峰如果真要追究,他们难辞其咎。
所以城中的官府、守备也渐渐发动起来,帮助使团找人,可是再三天下来,全没有一点头绪,那些南理人就好像落在火炉上的雪绒,连一丝声息和痕迹都没留下,就此消失不见。
不止使团、官府这两头在忙碌,南荣、阿伊果、七上八下等人也都联络本门,只是顾、付两家势力据此遥远,基本帮不上忙,主力还是齐尚巴夏两位。
从抵达锦蜀城开始算起,一晃十天过去……
午夜时分,齐尚从外面回来,神情里略显疲惫,见到宋阳、谢孜濯等人,他摇了摇头。不用问了,仍是没有消息,难为他又白忙了半个晚上。
齐尚喝了口水,问宋阳:“侯爷,丢了的那些人非找不可么?”
自己人都在,使团里的重要官员也没有损失……宋阳明白他的意思,应道:“我是这么想的,大家一起从南理出来,一路相处不错,总不能就这么丢下了;再就是这件事本身透出蹊跷,人不可能是自己走丢的,说来说去,要么被杀了,要么被绑了。”
罗冠接过了话题,继续向下说道:“被杀的话,不外两种情形,一是咱们的人和本地人爆发冲突;再就是有心思极端的燕人,恨南理人不死,所以出手加害……可是前后几十条人命,不管哪种情形,都瞒不住我们的追查。”
齐尚点了点头,他和巴夏是江湖出身,本来就闯出了不错的名头,后来跟在帛夫人身边做事,在燕国黑道上提起他们两个,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字号了,这次他们在找人时,暂时没去惊动谢门走狗,而是接连走访了几个本地帮派,哥俩有字号又肯出钱,几位舵头都愿意帮忙。
地头蛇已经参与进来,如果真是罗冠说的‘被杀的两种情形’,是瞒不住他们的。
“不是杀人,便是绑人了,”罗冠继续道:“绑人也分两种情形,一是好像傅程那样,敲诈勒索……”不等大宗师说完,齐尚就忍不住插嘴:“也不像,到现在也没见谁提出放人条件。”
“第二种情形的话,就很麻烦了。”罗冠刚说到这里,外面脚步声响起,巴夏也回?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