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书网 > 其他小说 > 曹操最新章节 > 第 9 部分阅读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曹操 第 9 部分阅读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此后便各自思惑相疑。

  虽回到了久违的洛阳,但洛阳还是片废墟景象。值得怀念的只是“洛阳”这个名字而已。

  “还是迎接皇帝至许吧。与现在的洛阳相比,许更繁华。”

  曹操打算迎接天子来自己的根据地,只是等待着有人开口提议。最热心提议迁都至许的,是议郎董昭。若将太子移至自己的地盘,那便可以挟天子以号令天下。董昭想当然的提议,正好促成了曹家的计划。

  许县成了皇帝的居所,故改名为许京或许都。般称为许昌,但正式采用许昌之名是在曹后的翌年。春秋时代,小国许国不断受到相邻大国郑国的影响。

  曹父被杀前后,曹操联合青州兵,势力大增,与天下众英雄争霸天下。而将逃离长安的皇帝迎接至许,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掌权者。

  迎接皇帝后,曹操受封为“大将军”。就像外戚梁氏专横至极之时,也被称为大将军样,他们首先就任大将军之位。从官制来看,人臣最高位为“三公”,但是人人皆知大将军掌有实权。

  “还是辞掉吧,吉利当大将军还为时过早,不是还没收拾吕布吗世人也都认为袁绍和袁术势力更强,陶谦也不是被吉利杀死的,虽说有杀父之仇,但他却是病死的。”

  红珠总是像这样直言不讳。

  “确实如此啊。我只是收拾了张邈兄弟而已。”曹操苦笑道。

  曹操将大将军之位让与袁绍,自己则就任三公中的司空职。司空相当于西汉的御史大夫,虽是三公,但从称为御史大夫的时候开始,便被视为副丞相,主要负责纠察。对此,大将军虽位于三公之下,却掌有实权。因顾虑到汉初的大将军卫青,大将军之位长久空缺,实际上论权威和实力,此职位都在三公之上。

  袁绍于建安二年197年三月正式就任大将军之位。此前,武威军阀张济向杀害董卓的吕布派兵征战。张济死后,其外甥张绣继续率兵作战。他曾被曹操降服,但很快又再次不和。

  “你见到女人就想出手。这可不是好习惯,还是适可而止吧。”

  红珠又向曹操说教。

  张绣军中,有张济年轻的遗孀。此女貌美且有学问,曹操将其收为侧室。张绣对曹操将自己叔父的遗孀收为侧室,很是不满,所以虽被曹操降服,却又再次起兵。

  虽付诸军事行动,但并非大规模战争,张绣不久又向曹操道歉,重新归顺曹操阵营。但在淯水河畔,曹操阵营遭偷袭时,年仅十五岁的曹操长男曹昂却战死。而战争的原因竟然是曹操为了女人。另外件让曹操头疼的事是,曹昂的亲生母亲刘氏已死,其由未曾生育的丁氏抚养长大。

  乱战2

  “这孩子就是曹家的后继人。”

  丁氏每有机会,便会这样说。

  言外之意是,酒家歌女出身的卞氏所生之子,与曹昂无法相比。

  卞氏所生曹丕,当时年仅十岁,但已经从军。为何曹丕未死而曹昂却战死呢曹昂之死是因为父亲的战马中箭无法动弹,所以他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父亲,自己徒步作战。

  越往下听,丁氏越为伤心,她对丈夫曹操说道:

  “你竟然骑儿子的战马逃跑,怎能做出这等事我算明白了你的真心”

  此后丁氏再也不跟丈夫讲话。

  曹操对此束手无策,暂且让丁氏回了娘家。

  丁玉英回娘家时,也没跟丈夫说声。

  “因昂之死,时精神反常吧。”

  过段时间,便会恢复正常的,曹操如此想道。

  看准时机,曹操去了丁家,打算将妻子接回家中。玉英对久违的丈夫看都不看眼,只是蹲在织机前,不停地织布。

  “连头都不回啊,还是跟我同坐车回家吧。”曹操说道。

  丁氏未做回答,曹操用手抚其后背,丁氏仍没有反应。曹操退后走出门外,说道:

  “难道不可重做夫妻了吗”

  丁氏仍无回应。

  “那就真的分手了。”

  说完,曹操头也不回地离去。就这样和丁氏分手后,曹操将八珍伯之女卞氏立为正室。

  二

  张绣的叔父张济,曾是董卓军中的领袖。张济在穰城阵亡后,其外甥张绣继续率其兵。张绣与曹操之间并无旧怨,只因曹操将叔父之妻据为己有,张绣才与曹操交战。战争中,曹操痛失爱子曹昂,丁氏怨恨丈夫,遂与丈夫分手。

  这个时代,自己无法成为领袖的二流武人,都投靠优秀的领袖门下。张绣正是这种想要物色位优秀领袖的武将。而袁绍袁术曹操和刘表等人都被视为有实力的领袖。

  “其中还是曹操更杰出啊,美中不足便是贪恋女色啊。”

  跟曹操交过战的张绣,这样评价曹操。曹操虽因张绣惨遭丧子,他却对曹操的统率力和优秀的作战能力,给予很高评价。

  领袖级别的人物中,最骄傲自大且爱夸耀家世的便是袁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人,不知在想什么,竟然于建安二年197年月,在寿春,自称为皇帝,并设公卿百官,祭祀天地,全盘模仿皇帝。袁术将自立为皇帝之事通知吕布,请求与吕布的女儿共结姻缘,负责传递此消息的人是韩胤。但陈珪向吕布进谏说,曹公迎接天子至许县,若与另位天子联姻恐怕会有麻烦,于是吕布拒绝了袁术的请求。

  九月,曹操进攻袁术。曹操之前与南方的孙策联合,可谓是万全之策。袁术越过淮河逃跑。袁术的没落始于自称为皇帝之时。

  这可以说是过分拘泥于家世的男子的悲剧。袁绍与袁术,虽母亲相异,却是同个父亲,是真正的亲兄弟。对袁术而言,袁绍之母为袁家下女,袁术之母才是父亲发妻。发妻之子难以忍受下女之子出人头地,但是,嫡系毕竟是嫡系。说到袁家的代表,只能是袁绍,这让袁术很是不满。

  “下女随意将子生下,只有父亲说其为袁氏,不知是真是假。”袁术毫不客气地说道。

  因为这件事,袁术变得很拘泥于家世。

  “刘氏之汉已失天命。而受天命者,定是袁氏之仲家。”袁术说道。

  “仲家”似为国号,是张炯的符命记有天命的文书中出现的可疑的名称。

  败给曹操的袁术,落荒而逃,只能去投奔曾被自己辱骂为“下女之子”的袁绍,但在途中却吐血身亡。据说他原本打算把皇帝的称号作为礼物让给袁绍。

  乱战3

  “啊我可是袁术,怎会至此”

  吴书中曾如此记载,这是袁术临死最后句话。袁术死于建安四年199年六月。

  就在去年,曹操逮住吕布和陈宫,并将其杀死。这样来,徐州也完全归曹操所有。

  这是个相互杀戮的时代。若不将对方杀死,那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就会死于对方刀下。曹操之父被杀的那年193年,在华北,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所杀。刘虞是宗室的员,性情温和,深受百姓爱戴,所以为躲避黄巾之乱的数百万人都慕名来到他的领地内。通古斯系的乌丸族发起叛乱时,朝廷将其平定,战后,朝廷为安抚乌丸族,吸纳众多乌丸人为官。因平定黄巾之乱而势力扩展至当地的公孙瓒,处处与刘虞的势力相对立。公孙瓒主张对乌丸实行强硬政策,指责刘虞的方针软弱。两雄不并立,终于二人爆发武力冲突,战败的刘虞被杀死。

  胜者公孙瓒又与袁绍交战失败,他亲手勒死妻子及姐妹后,被敌军斩杀。此时,乌丸族支持袁绍而攻击公孙瓒。时值吕布被曹操所杀的翌月建安四年月。

  群雄出世,相互争霸,劣者逐渐被淘汰。包括华北在内的中原之地,只剩下曹操和袁绍两大阵营相互争霸。但是,就在双方拼死征战之时,又出现了新兴势力。原本寄身于公孙瓒门下的刘备,因支援陶谦,征战吕布,且做客曹操,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刘备投靠荆州刘表。刘表与当地豪族结盟,势力壮大,与袁术对立。

  其间,在南方,孙策孙权等人的东吴势力抬头,在官渡大败袁绍的曹操率兵南下。

  这场乱战的高嘲便是赤壁之战,三国志故事中最仔细描写的,莫过于赤壁之战前后。

  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和与东吴及刘备的联合军的赤壁之战,是决定曹操命运的战争,但最重要的还是与朝廷中反对势力的斗争。

  对曹操而言,必须彻底地弹压针对自己的阴谋人物。对手是“廷臣”,即天子直属的家臣团,其代表者为董承。

  董承是皇帝的祖母董太后的外甥。他不仅是廷臣的代表者,而且还与皇帝有血缘关系。拥天子以号令天下,这是当时所有英雄的梦想,所以袁绍胁迫曹操将天子的居所迁至鄄城。当然,曹操口拒绝了袁绍的要求。

  天子献帝本名为协,生母是王美人,但因遭何皇后嫉妒被其毒杀。当时,若协在宫中,不知何时也会被毒杀。因皇子多夭折,按照民间的风俗,便将协寄养在他家。就这样,协出生便立即送至祖母家抚养。众人皆称协为“董公”。对皇帝而言,董承是其叔父,因为有着这层关系,两人甚为亲密。

  在董卓的部将李傕和郭汜的追赶下,皇帝逃离长安,进入洛阳,但洛阳已是片废墟。于是曹操迎接皇帝至许县。从长安时代起,董承便直与皇帝共苦劳。

  曹操还好,要是袁绍恐怕会更辛苦吧。

  皇帝和董承起初都这样满心欢喜。受控于掌权者之下的长安生活极为痛苦。与此相比,曹操并非如此强势的掌权者,所以他们认为曹操应该会珍惜皇帝。

  来到许县不久,两人便明白自己的希望落空了。原本只是反董卓军的位部将,十年后,却变成了难以想象的大军阀。

  趁现在,还可除掉曹操,他虽是太尉之子,可还是未能保护自己的父亲。

  需兵力。

  可否利用前来投靠曹操者的兵力

  反曹操派的众人,相互商量,谋划将要成为现实。电子书分享平台

  乱战4

  只剩讨曹诏书。

  多为宫廷人的他们过高地评价了诏书的力量。

  说到前来投靠曹操者,首先是率众兵而来的客将刘备。

  董承自许称号“东骑将军”。参与共谋而又实际拥有兵力者,是以豫州刺史刘备为首的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人。

  人数好像过多。为保守秘密,应该限制人数。但他们也惧怕谋反,增加同伙人数才可减轻恐惧心理。

  秘密泄露了。据民间相传,写在玉带上的诏书成了谋反的证据。曹操派出了众多细,他很爱读重视间谍的孙子书,还是位研究家。

  董承过于轻视对手,致使其身亡。参与共谋者,除去与袁术交战出阵的刘备外,全部被杀。在宫廷侍奉皇帝的董承之女,虽怀有龙子,也未能免于死。

  三

  “我若不将其杀,不知何时对方必会杀我”曹操伸出两脚说道。

  许县郊外,树木众多,其中有座曹操的邸宅。每当曹操身在邸宅中,都警备森严。但邸内却没有人,只是邸外的树下伫立着三三两两的士兵。

  “谁都不想听吉利辩解。我经常听,所以甚为了解。不过,辩解可不像吉利的风格啊。”红珠说道。

  “来这儿,便要听着这些无需言语的话。”曹操脚上只穿了只鞮。

  “来这儿,你便毫无礼节。”红珠笑道。

  “只有在这儿,我才可放松心情。总之你不是这世间的人。和亡灵对话时,最放松。从这出去后,我还会抓着活人的胸口大声叫喊。”曹操拍膝笑道。

  “我只能暂时与活人见面,会儿又要见不到了。”红珠压低声音说道。

  “拜托你,能否不再身披铠甲现身”曹操说道。

  “女人年过四十,便不会再做那样的傻事。”红珠温顺地说道。

  “不像红珠的风格啊就像之前样,有时会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否则我会感到寂寞的。”曹操笑道。

  “吉利所到之处,多美姬。听说,这次要去的地方,多燕赵佳人,很是期待吧”

  “不是,该地多燕赵悲歌之士,尽是姿态夸张,爱说大话之人。”

  “冀州真有美人吧”

  红珠若无其事地说道,但是她仔细地观察着曹操表情的变化。

  相传袁绍的次男袁熙之妻甄氏貌美如花。曹操不可能对此女不动心。年过四十的红珠想知道,袁氏被灭之后,曹操会如何处置甄氏。甄氏嫁给袁熙,已有几年,听说她已年过二十。

  “我是去作战。”

  曹操拎着只鞮站起身来。

  “我给你穿上吧。”

  “多谢。这次去北方,定要找个好的鞮译。”

  “鞮”就是鞋之意,是北方民族的爱用之物,“鞮译”是指北方诸民族的翻译。从冀州到燕赵,战线不断扩展,但曹操本人却并不满足。他将视野放到北方的匈奴,东胡身上。口出“鞮”之言,顺便曹操也展露了自己的大志。

  “要是寻找懂匈奴话的年轻人,我倒可以帮忙。”红珠说道。

  “哈哈哈,正如我所愿,不过匈奴恐怕不会放手吧。”曹操边穿鞮,边说道。

  红珠二十年前生的孩子,寄养在匈奴单于的族於扶罗那里。说到匈奴话,大概没有年轻人比他更擅长吧。

  “我去把他要回来。”

  红珠点点头,送出曹操。

  曹操弹压宫廷政变后,又数次出阵。不用说,主敌肯定是袁绍。

  徐州此时落入刘备手中。

  “刘备玄德吗”

  曹操率领少数士兵,缓缓骑马,前往部下众兵等待之地。骑在马上,曹操反复念叨着这位无法揣摩的人物的名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乱战5

  曹操和刘备之间,实际上有秘密约定。虽然二人分站敌我两方,但却秘密相通。密约的见证人是群旋和朱绪,而且两人都说过:

  不可过分信任刘备。只有密约对我方有利时,才可认为其有效。

  这次的宫廷政变共谋者中,就有刘备之名。计划泄露,归因于曹操布下的情报网,但实际上是由于刘备经朱绪向曹操告密。

  谋反的共谋者皆被杀,唯有刘备被曹操派去与袁术作战出阵,才免于杀戮。袁术死后,刘备仍旧驻兵徐州。

  刘备为不遭怀疑是曹操阵营中人,直装作连雷鸣都会发抖的小人物。正好在论及曹操乃天下英雄时:

  “天下英雄唯有君与吾。本初袁绍不足为数。”

  刘备装作胆小的样子,把筷子抖落在地上。

  “迅雷风烈必变。”

  他引用孔子的话为借口。迅雷风烈为自然现象,但圣人却将其视为天之警告,脸色大变。

  曹操的幕僚说道:“不可放过刘备。”

  曹操紧追其后,但刘备早已逃得无影踪。

  虽说二人订有密约,但曹操很难估计要信任刘备多少。

  四

  为了刘备,曹操进军徐州。

  刘备大败,其妻子及其他家人,还有关羽均被俘获。刘备不顾义弟关羽及妻子落入敌手,心逃跑,前去投奔袁绍。袁绍特意出城,在距居所鄄城二百里之处,迎接刘备。刘备在此处滞留个多月。

  “再见,云长”

  曹操对关羽说道。曹家的红珠,之前颇受解县关家照顾。

  刘备接到曹近的消息时,便悄悄唤来关羽。

  “此事定要保密,特别是不可泄露给张飞。”

  他先严肃地堵住关羽的嘴,之后才透露了个秘密。此前,关羽确实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刘备说完后,切疑惑才解开。刘备和曹操分为两个阵营,实际上是二人约定之事。为了揭发宫廷人的阴谋,这样做十分合宜。

  只有我离开后,阴谋才会被揭穿。否则,我在许县也会被擒遭杀。孟德假装前来追我,否则,会有人怀疑我与孟德相通就算你们被抓,也不会遭斩的。

  “嗯,如此深谋远虑,实在佩服。”关羽数次点头。

  “但是孟德可能会将计就计。我们兵分两路,好好监视他吧。”身边虽无他人,刘备还是压低声音说道。

  其后,刘备进入小沛,关羽入下邳城。因为刘备的家人身在下邳城,刘备认为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关羽更为安全。

  刘备是曾投奔曹操的客将,却与董承等宫廷人勾结,进行反曹活动,所以曹操派兵追击刘备。

  背叛曹操的是主人刘备,与其部下关羽并无关系。所以,曹操先以文书向下邳城的关羽提议道:“你与刘备背叛我并无关联,我不会讨灭你。但你要成为我军翼,服从我的命令。”

  曹操按文书所言,对待关羽。

  原本曹操就对关羽评价很高,加之,曾受解县关家莫大恩惠,曹操实际上想让关羽成为自己的幕僚。与其说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倒不如说是钦佩其人情味。

  官渡是黄河的渡口,当时,屡屡成为战场。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出兵官渡并驻守该地。袁绍却出兵白马和延津。曹操进军迎击。此时曹军中有客将关羽,而袁绍军中有败走而逃的刘备。

  “主人亡命之地,现今与我呈对峙之形,曹公也优待于我。”关羽颇为烦恼。

  不管和谁作战,都有损义气。

  内心处于进退两难的复杂境地,但关羽天生不喜欢算计这些。

  “我想回到兄长那里。”关羽只是心在这样思考。

  双方都很讲义气。曹操个人对自己十分友善,而另方袁绍又直照顾逃去的主人。但关羽脑中所想的是,他与袁绍缘分最浅。

  在对袁绍之战中,立下军功,以回报曹操的恩惠,之后离开曹营回到主人刘备身边,这是最佳之策吧。若兄长和曹公之间有默契,那此事便可自然进行。至少,关羽是如此理解的。

  与曹操军交战的袁绍军的先锋,是以勇猛著称的颜良。关羽单枪匹马,冲入颜良阵营,刀斩其主将,将其首级提回曹营。

  这样,关羽便报答了曹操的恩惠。

  包括解县关家的谢礼,曹操也给了关羽莫大的赠礼。关羽将此认真封好,送还给曹操后,便与主人义兄刘备的家人同离开曹营。

  这当然是擅自离去。因携带家眷,行动迟缓,立即就被曹军察觉。

  “保护着玄德的家人,应该不会远行。自云长斩杀颜良之时起,我便知会有这天。可又不能不追,如何是好”

  曹操得知关羽离去的消息后,沉思片刻。因有密约,刘备实为友军。曹操不知关羽是否知道此事。关羽所知的是,曹操因曾受关家照顾,所以善待自己。不仅仅是关羽,曹操阵营中的众人皆知此事。

  “追关羽但只可生擒,不可杀之,违令者处以死刑。”

  曹操命令道。

  此话之意,无疑是只追不战。若打起仗来,可能会不小心杀死对方。

  “曹公极为珍惜云长。此命令是要护送云长行抵达安全地。”

  奉命追击的先锋,如此解释道。

  袁绍与曹操之争,称为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此前的曹操般被视为袁绍的名部将。在董卓的战役中,袁绍曾是盟主。但是,通过此次交战,曹操已经处于优势,在乌巢战败的袁绍,仅率八百残兵,仓皇渡过黄河逃去。

  至此,曾经属于袁绍势力范围内的冀州诸多城邑均投降于曹操。

  势力如旭日升天的曹操,打算东吴。东吴孙策在狩猎中遭刺客偷袭而死。但是,侍御史张纮进谏道:“乘人之丧,非谓古义。不如厚遇之。”

  曹操采纳此谏言,推举孙策之弟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孙策享年二十六,继承其位的孙权年仅十九。

  东山之诗1

  曹操屡屡派兵进攻官渡,打击袁绍军。袁绍因败战羞愤不已,以致发病吐血,遂死于建安七年202年五月。

  袁绍有三子,即谭熙尚,因宠爱后妻所生的尚,家中并不安宁。受曹操攻击,袁氏兄弟却发生内讧。曹操进军至睢阳,在父亲的友人,曾给自己“相过面”的睢阳桥玄墓前,举行了盛大的拜祭仪式。

  “公祖先生,说我是命世之才。还希望我在乱世中,能照顾其家人听说,其家人已经前往南方避难。真希望世间无战事啊”

  拜祭完毕,曹操自言自语道。

  平定世间战乱,唯有士大夫。

  “人才匮乏啊。”

  曹操责备起士大夫的不中用,当然包括自己在内。

  该年九月,曹操下定决心渡河作战,击破袁绍三子。袁尚甚至动员南匈奴兵,但精锐的南匈奴兵全部投降曹操。

  曹操搜集情报得知,袁谭和袁尚将要发起内战,所以暂时静观其变。果然兄弟二人大战,袁尚获胜,袁谭败退。

  照这种状况,袁家没落只是时间问题。袁谭在南皮战败而死,袁尚和袁熙逃往辽西,乌丸之地。时值建安十年205年月。由此,冀州全境归属曹操。

  幕僚郭嘉就在这时开始崭露头角。郭嘉别名奉孝,比曹操年轻十五岁。曹操的智囊团中,还有荀彧和荀攸两叔侄,论辈分荀彧是荀攸的叔父,但侄子荀攸却年长叔父六岁。荀攸与曹操年龄相仿,所以郭嘉算是年轻的参谋。郭嘉原本属于袁绍阵营,因对袁绍人品感到失望,遂改为侍奉曹操。

  曹操的智囊团中有名叫戏志才的优秀人才,却英年早逝,为此要寻找位可以取代他的人。这时,受荀彧推荐,郭嘉弥补此位。

  宜采用当地贤者或名望之士,不可让百姓认为统治者是外人。

  这是郭嘉的进言之。

  曹操重新配置青冀幽并四州,任当地人为统治者。而日益扩张的曹家在当地的统治原则,则由郭嘉拟定。

  袁家的根据地鄄城被攻陷后,曹操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根据地移至该地。

  当然,并非暂时性的迁移,而是从黄河以南迁至黄河以北,距离有三百公里。

  “我住在哪里都无所谓。虽怀念黄河以北,但黄河以南已经住惯。吉利也想去中原的中原吧,那是男人们的梦想。”红珠说道。

  鄄城是战国时魏的主要都市,位于邯郸和朝歌这两个战国时期的大都市之间。殷墟就在这带,可以说是中原的中原。

  “男人并非专为实现梦想啊”曹操苦笑道。

  “但是,那里更容易夺取天下吧。刘虞和公孙瓒均已亡,那里无强敌。可以放心了。”

  “敌军是强是弱,不战不知,袁绍父子就是认为我军较弱,才派兵攻击的。”

  “却没想到我意外强大”

  “袁绍是我儿时起的玩伴。他再留意,却始终未能了解我。他不知道我是何等可怕的对手。”

  “你倒是很自满啊”红珠皱眉说道。

  “我说的只是实话。”

  “我要是个家臣,恐怕会折服地点头称是吧。”

  “红珠就不惧怕,真是难得啊”

  “哈哈哈,因为我并非此世之人啊。亡灵若有所畏惧,岂不可笑”红珠无虑地笑道。

  “此世之人,也有逆我意者,但只是献言时逆我意而已。此人头脑聪明,却品行不正。”

  “所言是奉孝吧”

  “别名倒是端正啊”

  奉孝是郭嘉的别名,他虽有才能,但众人皆知其品行不正。

  “吉利不也起孟德这个夸张的别名吗”

  “别名大多都很夸张。”

  东山之诗2

  曹操在红珠面前,甚为放松。话题也多是拉拉家常,尽管如此,他还是时常从堂妹无意的闲聊中,意外受益。

  “这样品行不好,不如安排长文先生在其身边。”

  红珠说完,曹操眉毛向上挑。

  长文是陈群的别名,叫其陈群,不如叫其陈寔之孙更知名。

  没有人直接称呼陈寔,都是称他为“仲弓先生”。其职太丘县令虽不是什么大官,却比任何高位显官都有名。党锢事件之时,其自报为党人而入狱。宦官张让之父过世时,党人中无人吊唁,他却说识人之丧必要前去而出席葬礼。

  据说,当时的众人,不怕被宣判为有罪,却怕被仲弓先生说自己“不好”。仲弓先生的葬礼有三万人参加,他是东汉时期典型的有名望者。

  仲弓先生有纪和谌二子,均德行兼优。问其孙二人哪位更优秀时,其孙的回答甚为有名:

  “难为兄,难为弟。”

  作此回答的子孙之便是儿时的陈群,即侍奉曹操的长文先生。他与祖父极为相似,若有品行不正之事,必会指责。

  曹操的阵营大致分为许县邺城和战线三部分。此后,郭嘉与陈群便总是被分到同部署地。

  “正如你所言,长文负责监视奉孝。我并不期待奉孝会变得稳重端正,倒很期待中规中矩的长文先生是否会变通”

  重新部署后不久,红珠对曹操说道。

  “红珠所想正与我所想相同,不愧是堂兄妹啊。我的阵营中不需要那么多圣人,仅长文人足矣。”

  曹操拍膝说道。

  二

  有消息称青州先生患病。

  曹操此刻正在追击袁家党,在中原建立了强大的势力,这都归功于归属自己门下的青州黄巾军。而在吸纳合并中,青州先生最有功劳,但曹操始终未与青州先生会面。

  青州先生确实年事已高,所以曹操不得不注意他的动静。听说青州先生患病,曹操有些担心,这时,又有消息称青州先生说:“我想去太行山。”

  这是奉曹操命令负责注意青州先生动静的人传来的消息。

  “不是患病在身吗”曹操问道。

  正因为患病才想去的。他说现在可以坐轿前往。

  “那就请先生多多关照,务必要礼貌转达。若有何愿望,我将尽力为先生实现。”

  实际上,若青州先生健康状况允许,曹操原想有事相求。但是,不用曹操拜托,不久青州先生也会前来拜托的。因为患病,所以肯定会挂念此事。

  曹操并未询问青州先生因何事去那里。这在两人之间,已经有默契了。

  “备好笔纸,不是写信,而是要做诗首赠与青州先生。”

  曹操挺直后背,闭上眼睛片刻。其间,笔纸已经备好,墨也已磨好。曹操睁开眼睛,手执笔,凝望纸张稍许,落笔写道:

  北上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阪诘屈,

  车轮之为摧。

  这是曹操自做诗的开头部分,描写的是行军于太行山脉战场上的苦难情景。曹操停笔片刻,再次执笔写完最后两句:

  悲彼东山诗,

  悠悠令我哀。

  “把这首诗交给青州先生即可,不必多言。”

  曹操说完,将墨迹未干的纸张递给使者。

  “东山之诗”源自诗经,是昔日周公殷朝残党后凯旋回归故土时的诗歌。虽是凯旋而归的诗歌,但归途中的连降雨水,使兵将们困苦不堪。四章诗词中各章均有以下叠句:

  我徂东山,

  滔滔不归。

  我来自东,

  零雨其濛。

  曹操如今想拜托青州先生劝说黑山众归顺之事。

  黄巾之乱翌年,以张牛角为首领,集聚贫民和流民而成黑山众,主要活跃于太行山脉的山谷之间。张牛角在后来的战争中中箭身亡,褚飞燕继其位。据说褚飞燕为了与张牛角同姓,改名为张燕,集聚了百万之众。不久后黑山众归顺政府军,张燕受封为平难中郎将。但是,董卓时代,黑山众再次叛乱,作为群雄之,在袁绍和公孙瓒之战中,支持公孙瓒方,黑山众的武将于毒与曹操交战而溃败。

  东山之诗3

  自张燕成为首领后,黑山党人数急增。此人必有何种引人方法,不只是因为行动快速。

  曹操观察了阵黑山党的行动后,打算像吸纳黄巾军样,合并黑山众。

  战争未免过于艰苦黑山的初代首领,就在战争中中箭身亡。周公军队殷朝归途中,虽受连续降雨苦恼,但前途片光明。诸君为何不效仿呢

  “与其亲自开口,不如借用太古之声,更能打动人心。无论如何,孔子曾赞美这首诗思绪无邪。我深信这首千年诗歌中蕴含的太古之声的力量。”

  最近,曹操常常自言自语。

  该年建安十年四月,黑山党率其众十余万兵力,归顺于曹操。但是,曹操脸上并未浮现出喜悦之色。青州先生虽成功劝说黑山党归顺,却未能战胜自己的疾病。滞留在黑山党的大本营中时,青州先生离世。

  “我将青州先生的灵柩护送过来了。”

  张燕抵达曹操的大本营,便先来报告。斐洛斯问道:“可要与其相见”

  曹操至今还未曾与青州先生会面。他闭上眼睛说道:“斐洛斯前去验尸吧。青州先生会永远活在我心中的。”

  说完,曹操走向已经备好的另房中商讨黑山众的投降事务。张燕受封为安国亭侯,赐予称号“平北将军”。

  昨日的敌人,今日往往会同列同席。建安十年月,严格地实施了条法令:

  民不可报私仇。

  冤冤相报何时了。若强化百姓身为曹家之“民”的意识,则自会化解。

  “慎重起见,当然此禁令仅适用于般百姓。”

  曹操望向发言者。发言者为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孔融,别名文举。他刚才的话并没指向谁说,因为他身边没有可交谈者。曹操距离孔融稍远,但还是听到了他的话。孔融定是为了让曹操听到,才装作自言自语的。

  曹操为报陶谦的杀父之仇,在徐州城内大肆破坏及杀戮。

  所谓“仅适用于般百姓”,就是说对非般百姓的君主级别的曹操并不适用。

  曹操面露不悦。他非常讨厌孔融。身为官吏的孔融应该多做实事,可他却喜好嘴上说说,丝毫不关心实事。

  “不知他是不是孔子的后裔,只会嘴上说说,点也派不上用场”

  曹操吐露其不满。

  三

  “不必那么介意私仇之事吧,吉利不是已经原谅陈孔璋了吗被原谅的人定会很吃惊的。”

  红珠说曹操过于在意替父报仇。据说陈琳,别名孔璋,曾恶语中伤曹父及其祖父,曹操原谅此人,将恩怨笔勾销。

  陈琳是侍奉过袁绍的大文豪,特别是写檄文,更是无人能及。官渡之战中,陈琳为袁绍书写反曹操的檄文。文中,陈琳曾挥笔大骂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曹父用钱财买三公地位等。

  “这不是陈琳吗虽说是奉袁绍之命恶语中伤,但只骂我人即可,为何要扯出家父与祖父”

  曹操说完此话,便原谅了沦为俘虏的陈琳。之后,任用其为曹家文书主管。

  “此事便笔勾销吧,那徐州之事”曹操歪头说道。

  孩提时,曹操为了诋毁好管闲事的叔父的信用,曾故意装成“癫痫”的样子。这只是“装病”的种,但他有时也会做出些忘我的行动。父亲被杀之后,在徐州开始复仇行动的曹操,已经不再是曾经冷静的曹操。

  “此事也到此结束,我不会再做这种事。即便杀人,也不会再使用这种杀人方法。”

  这话曹操是在说给自己听,他也很鄙视这种忘我行动。不管是多么过分的事,若欠缺计算,他便会停止行动。他尽量使自己保持冷静。

  东山之诗4

  陈琳所写的攻击曹操的檄文,当然曹操亲眼目睹过。

  好文章名作我若不是曹操,读此檄文后,也会憎恨曹操。

  这是曹操的读后感。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文章,必定是为有才能之人。只要有才能,即使人品有些问题,曹操也会录用此人的。说起品行有问题者,再遭陈群批判,曹操还是没有辞退郭嘉。虽说如此,曹操对陈群识人鉴物之慧眼,深表佩服。

  陈琳的反曹檄文中,最有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刘备”文。红珠都夸赞本文为稀世名文,甚至通篇记忆。此檄文的宗旨是,鼓动摇摆于群雄之间的刘备,不要依附曹操,而去投靠袁绍。

  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红珠最喜欢,甚至背诵的章节,是曹操做盗墓贼的场面。这并不是无中生有,曹操喜欢盗墓。每次见到大型陵墓,他都会兴高采烈地说道:“这是古时的大财主,我要点零花钱吧。”

  之后,便毫无顾虑地拿走陪葬品。而且,他并不隐瞒自己做过此事。若有人责备,他则争辩道:

  能帮助活人,死人也会感到满足吧双方都满意岂不两全其美

  听完红珠的诵读,曹操嗤笑道:“大谬矣。若对此等文章置之不理,那大家都会忘记的,就像泡沫般。”

  曹操的这种想法错了。名文会被世人所爱,广为记录,并直流传下去。前面的文章被收录在文选中,流传至今。曹操虽为文学家,却没有料想到文章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也许吧。与文章内容是真是假相比,还是文章本身的魅力更重要。我认为此檄文不会如泡沫般消失。”红珠说道。

  “诗文除非极为优秀,否则不会流传于后世。”

  “那,何种诗文会流传下去”

  “广为抄写的诗文。譬如建安十年的法令,禁止报私仇,禁止厚葬等文章,各县均有张贴。这种才会流传于世,因为与百姓日常行为息息相关。”曹操固执己见地点了点头。

  厚葬禁令,与禁止报私仇令同时颁布。文书众官吏将此法令抄写数十张数百张,所以曹操认为这些不会轻易消失。

  这年,曹操追击乌丸,向东进军。

  前年,被袁绍任命为并州刺史的高干,降服于曹操。曹操仍旧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但是,得知曹操出兵去乌丸后,高干便在并州发起叛乱。

  正史三国志武帝纪曾记载,建安十年曹操征讨高干,并将其斩首,平定并州。东征西战无暇久坐的曹操,于翌年二月才班师邺城,建立新据点。

  四

  此期间,曹操家族分住于许县和邺城。邺城是新据点,但许县和故乡谯县同在河南。虽遭董卓烧毁,旧都洛阳是位于河南。与此相比,新都邺城则是较为陌生的河北之城。

  红珠在河北生活相当长的段时间,所以两地均可居住,想往返于两地生活。但此时,邺城更有意思点。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攻陷邺城时,以绝世美女著称的袁熙袁绍次男之妻会落入何人之手,时成为众人议论的话题。

  其最终落入曹操长子曹丕之手。

  “此次征战,像是专为曹丕而打啊”曹操点头说道。说完,便放声大笑起来。

  曹丕这年十八岁,袁熙之妻甄氏年长其五岁。

  “这可变得有趣起来。”

  红珠说道。

  曹丕,别名子桓,现为曹操长子,实际上是在曹操活着的孩子中的长兄。在淯水将战马让与父亲的曹昂,才是真正的长子。可以说,曹丕最酷似父亲,就果断而言,似乎更胜于父亲。

  东山之诗5

  “与年轻时的吉利模样。”

  红珠经常这样说道。

  曹操的家人迁往邺城时,红珠也随行前往。曹丕跟随父亲奔赴战场,妻子甄氏仍旧住在邺城。

  从许县迁至邺城的曹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曹丕之弟曹植。初入邺城的建安十年,曹植年仅十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